Abel'Blog

我干了什么?究竟拿了时间换了什么?

0%

线性代数

参考资料《空间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》 ISBN 7-11-14572-0,机械工业出版社。

(╯‵□′)╯︵┻━┻

丛书清单:

1
2
3
4
5
6
7
8
高等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材
工科数学分析教程
空间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
概率论与数理统计
复变函数论与运算微积分
计算技术与程序设计
最优化方法
数学物理方程

线性方程组是线性代数的基础。

搞清楚三个概念

  1. 行列式概念的形成
  2. 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
  3. 利用行列式求解线性方程组

1. 行列式

二阶、三阶行列式

先来解含两个未知量$x{1},x{2}$的线性方程组

如果想消元$x{1}$得到$x{2}$,就将第一行都乘以$a{21}$,第二行乘以$a{11}$

两个式子相减就能得出只有$x_{2}$的一个式子

求$x_{1}$也一样

现在开始定义一个新的运算式子

定义运算,二阶行列式的定义

主对角线\

次对角线/

三阶行列式展开。三个正向,三个负向,六个项目。

这个画出来就是个环绕的方式。

排列

由1,2,…,n组成的一个有序数组,叫做n级排列。

n级排列 = n(n-1) … 321 = n!

逆序:大数排在小数前面。符号计为N

逆序数:从第一个开始数逆序总数

4后面有3个比它小的数,2后面只有1个比它小的数,1后面没有比它小的数,3后面也没有比它小的数。所以逆序数为4。

逆序数数字为奇数,就是奇排列,反之就是偶排列。

标准排列(自然排列)

差数求和公式。

对换

概念:交换两个数。

N(5 4 2 1 3)

将1,3对换,就变成了

N(5 4 2 1 3)

一个逆序数做一次对换,奇偶性质会变换一次。交换奇数次,奇偶性改变;交换偶数次奇偶性不变。

定理:n级排列中,奇排列、偶排列各占$\frac{n!}{2}$

n阶行列式的定义

如果划线,4阶行列式=24根线。

先引入三阶行列式:

行标=标准排列 1 2 3

列表=其实就是取了排列的所有可能。从不同行,不同列取出3个元素相乘。将排列的偶排列数-奇排列的数字。

1
2
3
4
5
6
7
123  0
231 2 偶排列+
312 2
--------
321 3
213 1 奇排列-
132 1

所以n阶行列式展开,就能通过按行展开定义。

当行列式大量都是为0的情况下计算展开,能直接计算出来它的值。

其他23个行列式由于都会算到和0相乘,所以都会变成零,可以不去管它们。最终只有这个式子。只需要对2341做奇偶性排列的判断,之后就能确定最终数值。

下三角行列式 主对角线元素相乘。就是主对角线相乘

上三行列式 次对角线元素相乘。

行列式性质

行列式的转置就是行转成列,列传成行。转两次之后就等于自身。转置值不变。

性质1:行列式转置之后,对于行成立的性质,对转置之后的列也成立。

性质2:一个行列式的两个行做交换之后得到的行列式,符号相反。
推论:行列式如果有两行(列)完全相同,行列式是为0

证明:原理就是列不变,行标变了一次,和上一章节里面的逆数中的定理,排列里面数字交换一次,奇偶性取反。行列式展开的每一项都会是如此,所以符号会取反。

性质4:某行有公因子,可以提出去到行列式外面。
变成了标量乘法。

性质5:两列行列式对应程比例,D=0
基于4,先将倍率提取到外面,这样就有两行相同的。

性质6:是和的那一行分开,其他行保持不变,拆开之后相加。

这个很容易弄错。

性质7:行列式某行乘以一个数,加到另一行上去,行列式的值不变。
其实就是先使用性质6,分离出两个行列式;用提取倍率出去,而且里面两行相同行列式就为0了。

性质7非常非常重要,出错的人特别多。

例题推算

一般纯数字的行列式都是被转换成一个上三角行列式。

消除掉行列式的值,其实就是将行上的值乘上数字,加到对应行上去,这样消掉对应那个位置的数字。行列式性质53”59’

做题,先将有数字1的行要交换上去。先按照规范(用一列消第二列,然后用第二列消第三列,一次来类推,在处理第三行的时候,第二行不再参与运算—-原因来自于这样解题会无法结束。其实这个解体类似于解开魔方)来解体,这样反而简单。

第七条定理用得非常频繁,也非常容易让人用的时候糊涂。最好看一下原视频的论述,非常精彩。

行列式按行展开

行列式按行展开
异乘变零定理
行列式相乘定理

余子式

找到行列式中的某个数字,将它所在的行、列都删除剩下的元素组成的行列式。余子式一般都使用 $M_{12}$ 来表示。

代数余子式

在n阶行列式中,把元素aₒₑ所在的第o行和第e列划去后,留下来的n-1阶行列式叫做元素aₒₑi的余子式,记作Mₒₑ,将余子式Mₒₑ再乘以-1的o+e次幂记为Aₒₑ,Aₒₑ叫做元素aₒₑ的代数余子式。代数余子式的符号是 $A_{12}$。

按行展开

行列式按(列)展开: 行列式的值=某个元素值乘以的自己的代数余子式。

好处可以降低阶数。

选择0比较多的行或列展开。

异乘变零:某行元素与另一行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=0

拉普拉斯定理

k阶子式。

举例子二阶子式

取两行,两列两行两列相交的数字取出来,就是二阶子式。

去掉所选取的行列的数字,组成的行列式就是二阶余子式。

代数余子式,就是余子式前面加上一个符号,符号决定于,所取行列来决定余子式。

取定k行,由k行元素组成的所有k阶子式与余子式乘积之和=D。

当有成片的0出现的时候,使用这个展开式,将会很快能计算出结果。

行列式相乘

只有同阶行列式才能相乘,如果非同阶的行列式,可以将他们的值算出来,直接相乘。如果是为了计算行列式的最终值,其实用的不算太多。

前面式子的行$\times$后面式子的列相乘累加。

行列式的计算(一)

考试的时候,基本上都是在考计算行列式的结果,需要利用之前学习的行列式性质,定理来展开。

  1. 如果是纯数字的行列式,先老老实实的化成上三角行列式。

消元套路是使用 行列式性质里面第7号特性。先将$a_{21}$位置消元。如同瀑布一样,使用第二行开始将第三行的第二个元素消元。

如果$a_{11}$就是0,就是将某一行加上第一行,放入第一行。

要想办法将第一行的消元的数字变小,避免分数来当作消元元素来计算,造成自己出现很多失误。

  1. 对行列式,求某一行的余子式的相加

余子式累加实例24”51’讲解

这个解题一共3步骤推导:

1.余子式变成代数余子式,如果需要保持值不变,需要给式子配上符号;
2.将代数余子式提取出来,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符号不相同但是值相同;
3.将其他行都拿过来,将刚刚推出来的余子式的符号写入新的行列式;(还需要再看一次)
4.计算行列式的时候,选择行列式中0多的,然后计算。

思路是构造成新的一个行列式,然后算出最终值。原因是直接计算余子式,展开的项目太多了。

  1. 未知数提取

行列式的计算(二)

之前的解题思路总结:

  1. 将行列式转换成上三角;
  2. 将某行或列尽可能化成0,然后按行展开;

其实这个就是高斯消元法 Gaussian Elimination。

例6:加边法解方程

步骤:

1.加行加列

又叫做加边法

准则:加边之后不能改变原行列式的值。

增加一行全部都写1,最前面增加一列,全部都写0。

实际做题很少使用的。

三叉戟行列式都是对角线上的数字,将首列的数字消元。

有字母,放到分母,一定要注意字母需要对非零的约束。

书签1(15’22”)

这里不变值原因来自于余子式相等。

2.将第一行$\times$-1加到剩余行

消元之后获得一个三叉戟行列式

例7:范德蒙德行列式

其实第一行是0次幂运算。

$\prod$ 符号其实是连乘符号,和 $\sum$ 连加符号类似的模式,只是符号不相同。

公式里面两处很容易错:

j < i,其他的值域限定都是 $\leq$,其实也好理解 i = j的时候,会直接造成相减为0,这样行列式的值就直接=0

相减的时候是 $x_i-x_j$ ,这一点宋老师在课堂里面都写错过一次。

如果n=5的情况,写出结果来。

固定 j = 1

$(x_2-x1)(x_3-x_1)(x_4-x_1)*(x_5-x_1)$

固定 j = 2

$(x_3-x_2)(x_4-x_2)(x_5-x_2)$

书签2(25’27”)

证明过程需要使用到的技巧:

  1. 某一行乘上一个数,加到某一行去;定理7,这种是经常使用的;
  2. 数学归纳法—-先证明2阶的,然后推算n阶和n-1阶,就能全部证明;
  3. 当某一列都乘以了某个数字,就可以将数字提取到行列式外;
  4. 使用减边法将行列式维度降低;

在出题的时候,不会直白的给你说是范德蒙德行列式,通过两步隐藏起来。

  1. 将指数运算藏起来;
  2. 将行列式转置;

例8:反对称行列式、对称行列式

定义:

反对称行列式:

奇数阶的行列式的值是为0的。

  1. 主对角线全为零;
  2. 对称位置符号相反;$a{ij}=-a{ji}$

奇数阶的行列式的值是为0的。

证明过程:

  1. 先使用3阶的行列式;
  2. 将全部行列都提取一个-1;
  3. 将会发现行列式变成了转置行列式;
  4. 而且转置行列式的值和原始值保持不变$D^t=D$,所以能推算出0;

对称行列式:

  1. 主对角线任意数值;
  2. 对称位置完全相同;$a{ij}=a{ji}$

书签3(44’19”)

后续的对称矩阵、反对称矩阵和行列式的定义是一样的。

克莱姆法则 Cramer’s rule

用来解方程组的。

3个方程,3个未知数。

应用条件:

  1. n方程式个数和n未知数相同。

  2. 系数行列式,其实就是提取了系数形成的行列式;行列式的值不能为0。$D\neq0$。看到后面才会知道,D将会作为除数,一旦=0,就完蛋了。

定义4个行列式的值:

D为原始的,$D_{1}$是将第一列全部数字都替换成方程组的值这一列,以此类推。

最终公式为:

克莱姆法则其实不适合人类计算,但是非常适合计算机来运算解题。

注: 齐次方程组:当方程组的常数项都为0的情况,就是齐次方程组。(课堂里第一次提到这个概念)

定理:

齐次方程组:

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是$D=0$

$D\neq0$,只有零解

2. 矩阵 Matrix

矩阵概念

有了行列式,为什么要出一个矩阵的概念。

$行 \times 列$ 矩阵,是数表。

$A_{2 \times 3}$。

矩阵和行列式的区别:

行列式 矩阵
本质 一个数字 数表
符号 \ ((注{大括号在行列式里面不会使用。)
形状 行数=列数 行数可以不等于列数
提公因子 一行提一次 全部的元素的公因子提一次

矩阵里面有实数矩阵、复数矩阵。

零矩阵

元素都为0的矩阵。

负矩阵

A -A

矩阵行列相等就是方阵

$A{n \times n} = A{n}$

单位矩阵

符号用E,I,一定是方阵。

除了主对角线都为1,其他都为0。

矩阵相等前提是同形矩阵。

零矩阵可能不相等,因为可能不同形状。

方阵才有主对角线,此对角线。

矩阵运算(一)

线性代数有176个知识点。老师打印了一张A4纸,两面写满。

加法

同形矩阵才能加,对应元素能加减。

减法

同形矩阵才能减,对应元素能加减。

运算交换律,结合律都满足。

数乘

其实就是将一个标量与矩阵相乘。

提公因子

矩阵的所有元素均有公因子,才能对外提一次公因子。

行列式提公因子是一行提一次。

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是合适用的。

矩阵的乘法(非常重要)

看起来很容易,其实做题很多坑。

书签4-14’19”

矩阵乘法速记

矩阵相乘前提条件:

第一个矩阵的列数=第二个矩阵的行数。

相乘结果:

行数第一个矩阵相等。

列数和第二个矩阵相等。

宋老师七字口诀:

中间相等,取两头。

其实就是罗列矩阵的下标数字:

3,4,4,5

中间数字: 4,4相等,就能乘;

取两头: 3,5 这就是结果的矩阵的形状。

得出公式:

乘法不满足的三规律

  1. 乘法是不满足交换律

AB能相乘的情况下,BA都可能不能乘。

但是也有可能存在AB可交换。

AB读的时候:

A左乘B

B右乘A

  1. 由AB=0,无法推理出A=0或者B=0。

  2. 推理相等

无法推理出

与零矩阵相乘

都是相乘之后就等0。

与E(单位矩阵)相乘

AE=A EB=B

结合律分配律

在结合分配率使用的时候,位置一定不变。

结合律:(AB)C=A(BC)
分配律:(A+B)C=AC+BC,C(A+B)=CA+CB
数乘:k(AB)=(kA)B=A(kB)

例6:可交换

  1. 其实按矩阵乘法展开;
  2. 列出方程式;
  3. 最后获得答案;

其实有规律,两个矩阵是同阶的方阵,才能做这个计算。

例7:

从方程组转换成为矩阵。

使用矩阵相乘获取最终的答案。

如何将

数值计算出来?

矩阵运算(二)

矩阵幂运算

$A^k = \underbrace{AA…A}_{k个}$

定义:

$A^0=E$

性质1:

$A^{K_1}A^{K_2}=A^(k_1+k2)$

性质2:

$(A^{k_1})^{k_2}=A^{k_1k_2}$

性质3:

一般来说:

$(AB)^k \neq A^k B^k$

$(A+B)^2 \neq A^2 + 2AB+B^2$

还是来自于AB和BA不相等造成的。

$(A-B)^2 \neq A^2-2AB+B^2$

如果B=E单位向量,那就是成立的。

例八:

思维锻炼方法,告辞米的时候,需要跳出来做。

去将一个中间的数字计算出一个常数,然后提取出来。

转置

$A^T$

和行列式的转置是完全一样的。

$A{m \times n}^T=A{n \times m}$

性质:

$(A^T)^T=A$

$(A+B)^T=A^T+B^T$

$(kA)^T=kA^T$

$(AB)^T=B^T A^T$

特殊矩阵

数量矩阵

只有主对角线有值,且相等。

对角形矩阵

只有主对角线有值,且有一串数字。

数学符号:

$\diagdown$

$diag(a_1,a_2,…,a_n)$

对角形矩阵左乘与右乘相同的方阵,刚好是转置的。

三角形矩阵

主对角线上部非零,下部都是0,就是上三角矩阵。

主对角线下部非零,下部都是0,就是下三角矩阵。

对称矩阵

对称矩阵有个性质

$a{ij}=a{ji}$

本质上是:

$A^T=A$

定理1:

$A,B对称 \rightleftarrows AB可交换$

例2

反对称矩阵

$a{ij}=-a{ji},a_{ii}=0$

$A^T=-A$

逆矩阵(一)

逆矩阵就是将两个逆矩阵相乘之后能得到单位向量。

一定不要把矩阵放到分母的位置上。

方阵的行列式。

矩阵式有很多属性,但是行列式是一个数字。

获取矩阵的行列式,其实就是将它的属性提取出来。

方阵的行列式

性质1:

原理就是行列式转置,值不变。

  • 性质2:

行列式和矩阵提取的方式不一样造成。

性质3:

伴随矩阵 $A^*$

只有方阵才有伴随矩阵。

  1. 求出全部元素的代数余子式;
  2. 按照行求的代数余子式,按照列放,构成一个矩阵就是伴随矩阵;

数学符号:

口诀:

按行求,按列放

定理1:

对于任意的一个方阵都成立。

$AA^=A^A=\left|A\right|E$

证明过程:

代数余子式乘以自己本身就是行列式的值,否则就是0;定理就是异乘变零定理,章节1.3里面写过;

推论2.4.1

前提条件:

$\left|A\right| \neq 0$

$\left|A^*\right|=\left|A\right|^{n-1}$

后续再证明当不等0的情况也合适。

逆矩阵(二)

伴随矩阵法

逆矩阵定义: A是n阶方阵,存在n阶方阵B,

$AB=BA=E$

$A^-1=B$

但是方阵一定不要放到分母中!

  1. 未必所有方阵都可逆;

  2. 若可逆,逆矩阵唯一;

证明是通过结合律。

? 如何判断是否可逆;

? 如何求出逆矩阵;

书签-12’10”

定义: 如果:$\left|A\right| \neq 0$ 就说明:非奇异/非退化/满秩,说明可逆。否则相反。

定理: A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是 $\left|A\right| \neq 0$,且 $A^{-1}=\frac{1}{\left|A\right|}A^{*}$

证明过程:

  1. 充分性

$\left|A\right| \neq 0$

(后面需要使用这个来做分母。)

  1. 只要A矩阵是一个方阵就有这个式子的成立(永远成立):

(这个概念在上一节说伴随矩阵的定义的时候说的。)

  1. 将式子全部除以 $\frac{1}{\left|A\right|}$

  2. 从逆矩阵的定义出发

$AB=BA=E$

B就是A的逆矩阵。

最终推理出这个式子。

推论: An方 Bn方 AB=E 演算一次就好了,而BA的可逆,是一定可以的。(常用)

前提:

$AB=E$

所以

$\left|A\right|\left|B\right|=1$

两数相乘不等于0,说明两个数字都不为零。

不为零的方正一定可逆。

总结:

这种求矩阵的方法为伴随矩阵法。按照计算量来说,估计又是给计算机来用的。

初等变换法(考试的时候常用法)

矩阵方程:

$AX=A+2X$

常见错误集合:

  1. 矩阵相乘需要检查矩阵是否同形;
  2. 矩阵永远不要放到分母上;
  3. 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,所以自己想,或者和人沟通的时候,一定要定义为左乘,或者右乘;
  4. 矩阵不是一定可逆的,所以在做转换的时候不能直接就这样认为;想要用这个,就需要先证明;
  5. 注意提数出去的时候,方向问题,这一点和左乘,右乘类似;

书签-46’40”

这些东西都容易糊涂的。

待定法(假借法)。这种基本上太耗费时间,人在考试的时候,基本上解不完这个题目。

考试的时候一定是使用初等变换法来解题。

性质6: A可逆,$A^{-1}$可逆,$(A^{-1})^{-1}=A$

$(A^{-1})^{-1}A (A^T)^T=A$

推论: AB=E,$A^{-1}=B$

$(AB)^{-1}=B^{-1}A^{-1} (AB)^{T}=B^{T}A^{T}$

性质:

A可逆,$A^T$可逆 $(A^T)^{-1}=(A^{-1})^T$

下面这个式子,证明的时候,需要使用逆矩阵去括号之后交换。

$A^T(A^{-1})^{T}=(A^{-1}A)^T=E^T=E$

逆矩阵朝外提的时候,是需要放到分母上。具体证明,还是需要带入定义公式。

$k\neq0 (kA)^{-1}=\frac{1}{k}A^{-1}$

性质7: A可逆 $\left|A^{-1}\right|=\left|A\right|^{-1}$

再次强调,非零的行列式能作为分母,任何矩阵都不能作为分母。

性质8: A可逆,$A^$也可逆, $(A^)^{-1}=\frac{1}{\left|A\right|}A$

证明过程:

伴随矩阵的恒等式

$AA^*=\left|A\right|E$ 两边都除以 $\left|A\right|$,再根据逆矩阵相乘等于单位阵,可以推论出来式子。

伴随矩阵总结 $A^*$

  1. 按行求,按列放
  2. $AA^*=\left|A\right|E$
  3. $\left|A^*\right|=\left|A\right|^{n-1}$
  4. $\left|A^{-1}\right|=\left|A\right|^{-1} A^*=\left|A^{-1}\right|A^{-1}$

思考题:

前面部分都是需要使用公式的带入,最后一步,

分块矩阵

标准形,从左上角开始的一串1(不断)。标准形不一定是方的。

全部都是0的矩阵,也是标准形。

分块矩阵做加法

加法的时候,必须形状一样的。对应位置的数字相加。

数乘

直接将标量数字乘上全部元素。

乘法

类似矩阵相乘。

有前提条件,矩阵中间相同。

分块矩阵的转置:

  1. 先将子块当成普通元素先转置;
  2. 再将每个子块做转置;

例6 分块矩阵求逆的过程记录一下。

初等变换(一)

初等变换,行、列变换

行变换:

交换两行

用k$k\neq0$乘以某一行

某一行乘$ell$倍加到另一行上去。注意$ell$可以为零

列变换,其实和行变换相似。

符号是使用箭头链接,不要用等号。

本质:对矩阵的变化。

这些对应行列式里面也有类似的定义,但是行列式和矩阵不一样。注意矩阵和行列式的交换没有任何关系。

初等变换矩阵不要求式方阵。

只有在方阵的时候,才有可能二者有联系。

定理1:任意给一个矩阵,都可以通过初等变换化为标准形。(行、列变换都可以)

考点:给定一个矩阵,化为标准形。标准形,在上节课讲过。

初等变换(二)

初等变换(三)

矩阵的秩(一)

矩阵的秩(二)

参考